依據水利渠道滲漏現象的調查結果,海城市參照農業灌區作業的實際需要,擬定了切實可行的抗滲處理方案,以加快水利設施優化改造的進程。 1 技術管理 在工程建設實施過程中,實行責任單位牽頭、相關部門聯合辦公,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,并積極推行“項目法人責任制、招投標制和建設監理制”;建立 健全監督管理機制,包括工程質量行政領導責任制、參建單位工程質量責任制以及工程質量檢查監督驗收管理辦法等,落實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;積極采用新技術、 新材料、新工藝,確保工程的建設質量和投資、進度的有效控制。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。 2 質量管理 為保證農田水利項目實施,發揮工程效益,達到預期效果,必須建立公示制度,將項目基本情況向社會和受益區群眾公開,接受社會各界監督。要全面加強農田水利 工程建設質量監督,通過業主自身的質量監督等確保工程建設質量。要建立質量事故責任追究制度,實行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。 3 病害管理 在保證質量、安全的前提下,盡可能開展多工序同步施工、平行作業,控制作業循環時間,合理安排作業層次,減少不利因素對施工的影響,合理避開不利施工的因 素,利用有利時機加快施工進度。海城市水利部門建立了病害防御體系,對渠道滲漏病害發生的原因、危害等綜合分析,盡快擬定針對性的渠道滲漏處理方案。